11月30日,《圖書按需印刷數據交換規范》將開始實施。這是我國第一個正式發布的圖書按需印刷團體標準,既是提升當前數字印刷產業上下游企業生產運作效率的關鍵一步,也是支撐我國按需印刷產業鏈生態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打通行業生產數據鏈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傳統行業和新興技術融合發展,不斷出臺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積極推動出版印刷業融合發展??萍疾?、國家新聞出版署在《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印刷業“十四五”時期發展專項規劃》等文件中明確指出:“分領域建設一批印刷互聯網信息平臺,推進企業數字化管理進程和自動化生產進程,構建印刷智能制造產業,推動按需印刷出版?!薄凹涌鞓藴式y一制定和應用升級,穩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暢通產業循環?!奔涌彀l展按需印刷,成為出版行業推動供給側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和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經過10年持續發展,我國圖書按需印刷業務有了突破性增長,尤其是數字印刷領域的按需印刷業務已從起步探索階段逐步轉向自動化、智能化生產階段。但從行業角度看,僅生產環節的數字化,并不能發揮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最大優勢,必須依靠產業鏈上游出版單位及行業主管部門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通過數據交換打通行業生產數據鏈,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的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業務作為傳統圖書生產與新興技術融合發展的典型代表,其發展離不開數據,更離不開標準。小到企業標準,大到國家標準,沒有標準數據的支持,無法有效驅動行業實現更高層次的轉型發展。為落實圖書按需印刷基礎性工作,推動行業試點,同時也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團體標準規范優質發展的意見》,經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組織,由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北京虎彩圖書裝訂有限公司、固安縣銘成印刷有限公司、珠海啟裕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方正印捷數碼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編制了團體標準《圖書按需印刷數據交換規范》。該標準編制工作于今年年初啟動,3月正式立項,經過標準起草、征求意見、專家組審查等程序,通過團標委審查,于10月31日正式發布,自11月30日起開始實施。 兼容傳統及數碼印刷方式 在一年的編制過程中,標準編制團隊調研分析多家出版社及印刷企業按需印刷業務的現狀及需求,借鑒國家標準《中國出版物在線信息交換》及行業標準《數字印刷書刊印制信息交換規范》等,梳理并歸納了各出版社同義不同名的數據定義,制定了圖書按需印刷生產過程數據交換規范。該標準兼容傳統印刷及數碼印刷兩種按需印刷方式,兼容圖書按需印刷多品種生產任務的特性,適用于出版單位及印刷企業間進行圖書按需印刷數據交換接口的構建、應用、實施、維護與管理。 具體來看,標準明確了按需印刷生產流程的4個階段,細化了出版單位及印刷企業間按需印刷數據交換的8個應用場景。從技術層面明確了數據交換的構成要素及主要內容,對XML文件的層級結構進行規定,對數據交換的格式、接口、安全及驗證進行要求,對數據元的名稱、類型、位數及值域等進行明確規定。同時,為便于標準落地實施,滿足出版單位及印刷企業的使用需求,標準給出了各場景數據交換文檔類型定義說明及規范示例。 標準發布實施后,出版單位及印刷企業對于現有系統,應逐步進行調整與數據交換規范接軌,貫徹統一的業務定義,通過數據轉換來滿足統一的技術要求。對未來新系統建設應遵照或盡可能與數據交換規范貼近。 提高生產協作效率 標準化工作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建設的基礎,是實現業務數據交換、資源共享和數據對接的前提。此次標準的發布對按需印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標準統一了按需印刷業務數據定義,保證了不同信息系統數據定義和使用的一致性,保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為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間建立高效、可信、智能、安全的業務數據交換通道。統一的數據標準,能夠減少系統間非標數據的二次轉換,提高數據接收效率,利于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間信息系統集成,提高生產協作效率。 由此,該標準的應用能夠消除因標準不統一帶來的數據壁壘問題,提高數據質量,提升行業數據管理能力,為行業數據分析和數據共享奠定基礎。 當然,團體標準的編制只是按需印刷業務標準化工作的開始。只有不斷加強標準化工作、逐步將標準化工作延伸至全產業鏈、實現圖書按需印刷產業鏈生態體系的數據標準化,才能有效解決印刷委托書、版印次管理等長期困擾圖書按需印刷業務發展的瓶頸問題,才能實現全產業鏈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